紧急预警:谷歌Chrome高危零日漏洞CVE-2025-2783遭APT组织利用!速更新!

紧急预警:谷歌Chrome高危零日漏洞CVE-2025-2783遭APT组织利用!速更新!

原创 道玄安全 道玄网安驿站 2025-03-30 15:27


 Google 0day。

看到了,关注一下
不吃亏啊,点个赞转发一下啦,WP看不下去的,可以B站搜:标松君
,UP主录的打靶视频,欢迎关注。顺便宣传一下星球:重生者安全,
 里面每天会不定期更新OSCP
知识点,车联网
渗透红队
以及漏洞挖掘工具
等信息分享,欢迎加入;以及想挖SRC逻辑漏洞
的朋友,可以私聊。

01

CVE-2025-2783

漏洞背景

近日,卡巴斯基全球研究与分析团队(GReAT)发现并协助修复了谷歌Chrome浏览器的一个高危零日漏洞(
CVE-2025-2783
),该漏洞允许攻击者绕过浏览器沙箱保护机制,直接入侵用户系统,且无需任何额外交互操作。
目前该漏洞已被用于针对政府、媒体和教育机构的定向攻击,用户需立即采取防护措施!

漏洞详情与攻击手法

  1. 漏洞技术特征

  2. 沙箱逃逸
    :攻击者利用Chrome安全框架与Windows操作系统交互时的逻辑错误,通过恶意链接触发漏洞,绕过沙箱隔离机制,直接执行远程代码。

  3. 隐蔽性极强
    :卡巴斯基研究人员指出,攻击过程“未执行任何明显恶意操作”,仿佛安全边界“形同虚设”,技术复杂度远超常规漏洞。

  4. 攻击活动(Operation ForumTroll)

  5. 钓鱼邮件诱导
    :攻击者伪装成“普里马科夫读书会”论坛邀请函,向俄罗斯的媒体、教育和政府机构发送个性化钓鱼邮件,恶意链接存活时间极短以躲避检测。

  6. 间谍活动为主
    :攻击链包含两个漏洞利用程序——远程代码执行(RCE)漏洞(尚未公开)和CVE-2025-2783沙箱逃逸漏洞,最终目的是窃取敏感数据。

影响范围

  • 受影响的Chrome版本
    :Windows版Chrome 134.0.6998.177及更早版本。

  • 风险等级
    :CVSS 3.1评分为高危,可能导致系统完全沦陷。

修复与防护建议

  1. 立即更新浏览器

  2. 谷歌已于3月25日发布安全补丁(版本134.0.6998.177/.178),用户需通过
    设置 > 关于Chrome
    手动检查更新。

  3. 基于Chromium的浏览器
    (如Edge、Opera)同样需升级至最新版本。

  4. 增强安全意识

  5. 警惕钓鱼邮件
    :避免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,尤其是伪装成学术或会议邀请的邮件。

  6. 启用多层防护
    :部署端点检测与响应(EDR)工具(如卡巴斯基Next XDR),结合AI技术实时拦截高级威胁。

  7. 企业级防护策略

  8. 威胁情报订阅
    :通过卡巴斯基等平台获取最新漏洞动态,提前防御未知攻击1。

  9. 定期渗透测试
    :检查系统漏洞,尤其是与浏览器交互的敏感组件2。

事件启示

  1. 零日漏洞常态化
    :这是卡巴斯基团队近两年发现的第二个Chrome零日漏洞(此前为CVE-2024-4947),表明主流浏览器仍是APT组织的重点目标18。

  2. 补丁时效性关键
    :谷歌在收到报告后48小时内发布补丁,凸显厂商与安全社区协同响应的重要性28。

结语

CVE-2025-2783的利用再次敲响警钟:
软件更新不是可选项,而是安全底线
。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,均需建立“漏洞修复-行为防范-技术加固”的三维防御体系,以应对不断演进的网络威胁。

立即行动:检查你的Chrome版本,转发此文提醒身边人!

免责声明:

本人所有文章均为技术分享,均用于防御为目的的记录,所有操作均在实验环境下进行,请勿用于其他用途,否则后果自负。

第二十七条: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从事非法侵入他人网络、干扰他人网络正常功能、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;不得提供专门用于从事侵入网络、干扰网络正常功能及防护措施、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活动的程序和工具;明知他人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,不得为其提供技术支持、广告推广、支付结算等帮助

第十二条:  国家保护公民、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使用网络的权利,促进网络接入普及,提升网络服务水平,为社会提供安全、便利的网络服务,保障网络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动。

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法律,遵守公共秩序,尊重社会公德,不得危害网络安全,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、荣誉和利益,煽动颠覆国家政权、推翻社会主义制度,煽动分裂国家、破坏国家统一,宣扬恐怖主义、极端主义,宣扬民族仇恨、民族歧视,传播暴力、淫秽色情信息,编造、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,以及侵害他人名誉、隐私、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活动。

第十三条:  国家支持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和服务,依法惩治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,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、健康的网络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