警惕风险突出的100个高危漏洞(下)
警惕风险突出的100个高危漏洞(下)
安小圈 2024-09-21 08:45
安小圈
第507期
高危漏洞 风险(下)
高危漏洞是网络系统可能被黑客利用以进行非法访问、数据窃取或系统破坏的严重安全缺陷。每一个操作系统、网络应用都可能存在这样的漏洞。这些漏洞一旦被恶意利用,将给网络系统带来极大的安全风险,可能影响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,甚至给网络运营者造成经济财产损失。因此,及时发现并修复高危漏洞是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措施。
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从危害程度、广泛性、漏洞利用形式、利用难度、检测难度等维度,梳理出了100个突出的高危漏洞,并在文末提出了重点防护建议。
广大网络运营者应对照排查自己的网络系统是否存在相关漏洞,及时修补,降低被利用的风险。
序号 |
漏洞名称 |
漏洞编号 |
漏洞危害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安全防护提示
一、升级软件和更新补丁
1、跟踪软件安全更新:
持续跟踪并评估软件供应商发布的安全更新信息。
2、持续扫描探测:
利用自动化工具定期对系统进行扫描,识别缺失的安全补丁和更新。
3、更新管理流程规范化:
建立规范的更新管理流程,确保所有安全更新和补丁的安装配置均经过测试和审批。
4、定期安全审计:
定期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审计,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。
二、强化边界防护
1、加固路由器与防火墙:明确网络连接点,严格限制访问控制列表,防止未授权访问。启用防火墙的入侵防御系统,实时阻止异常活动。定期更新固件,禁用无关服务,减少漏洞攻击面。
2、强化代理与网关安全:优化代理和网关配置,过滤恶意流量,阻挡潜在漏洞利用的威胁。使用高级代理检查加密流量,配置邮件网关过滤垃圾邮件和恶意附件。
3、更新威胁情报:定期更新防火墙和网关设备的威胁情报库,保持防护有效性,及时应对新型漏洞攻击手法。
4、日志监控与审计:集中监控和分析边界设备日志,及时发现攻击行为。利用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系统整合日志,识别异常并自动响应。
三、监测与加固内网
1、持续漏洞扫描与评估:部署漏洞扫描工具,定期扫描内网关键系统,识别并优先修复高危漏
洞。
*2、网络流量监控与分析:***实时监控内部网络流量,检测异常行为,利用日志分析追踪攻击路径,识别漏洞。
3、用户行为监控:监控用户在内网的操作行为,
识别异常活动和潜在的风险行为,定时分析用户行为模式,及时发现并处理不符合安全策略的行
为。
4、内网资产管理:
维护内网资产清单,确保设备和应用受控,减少安全风险。****
5、系统加固与配置优化:
调整系统配置,实施访问控制和最小权限原则。定期进行系统基线检查,确保配置符合安全标准
四、加强终端防护
1、终端安全管理:
在终端设备上安装安全检测工具,实时监控和处理潜在威胁。确保漏洞库及时更新,并严格执行保护策略,防止设备受到攻击。****
2、数据加密与防泄漏:
对敏感数据进行全面加密,防止在设备丢失或被盗时数据泄露。限制数据存放位置,避免在网站目录下直接存储备份文件或包含敏感信息的文档。****
3、用户行为控制:
限制风险操作,防止安装未授权的软件和访问可疑网站。实施防范社会工程攻击的措施,如识别虚假信息和防止信息泄露。
– 微软披露:Office最新【零日漏洞】,可能导致数据泄露
– 【微软警告!】OpenVPN存在【漏洞】| 可能存在漏洞链
– 【爆!】堪比Windows蓝屏危机!| Linux被曝12年史诗级漏洞,“投毒者”是谷歌?
– 0.0.0.0 Day【漏洞】曝光 | 谷歌、Safari、火狐等主流浏览器面临威胁
– 核弹级【漏洞预警】Windows 远程桌面 | 授权服务远程代码执行漏洞(CVE-2024-38077)
– # 【热点事件 | 技术分析】“微软蓝屏” 登顶微博热搜:全球多地Windows系统崩溃,杀毒软件 CrowdStrike 要背锅?
– CrowdStrike发布【微软蓝屏】事件 | 初步审查报告:内存读取越界错误导致
【原文来源:国家网络安全通报中心】
本文内容所包含内容仅限于学习和研究目的。这些内容源自公开的渠道搜集而来,目的是为帮助安全研究人员用于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潜在的安全问题。
郑重提示:
未经授权地利用可能涉及非法活动并导致法律责任和道德问题。请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。任何未经授权使用这些内容而导致的后果将由使用者自行承担。
本文作者及安小圈
不承担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法律问题、损害或责任。请详细阅读并理解这份免责声明。您将被视为已接受并同意遵守本免责声明所有条款和条件。